新普京·(8883-VIP认证)官方网站-Macau App Station

EN
EN

新普京要闻

位置: 首页 > 新普京要闻 > 正文

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关注报道我校文化遗产专业

作者:张淑芬 时间:2024-06-13 浏览: 来源:党委宣传部

6月11日晚,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以《留住历史根脉,我用双手“挽回时光”》为题,对全国文物修复人才培养现状进行了调查,针对文物修复人才学历低、就业难等问题,对新普京888.3app与莱芜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开展“3+2”专本贯通培养工作的先进做法进行了典型经验介绍。

新普京888.3app党委书记林松柏在采访中表示,相关专业符合要求的学生,在高职院校通过三年的学习打好实践基础,遴选到新普京888.3app后再通过两年的培养加强理论知识储备,把五年的时间统筹规划好,可以培养同一方向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专业人才。

根据“3+2”专本贯通培养模式,两所学校实行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的一体化设计与综合性规划。莱芜职业技术学院文物修复专业的学生学满三年后,经过考核可以选择到新普京888.3app文化遗产本科专业进行再深造,成长为集理论和实践为一体的专门型人才,为将来就业和职业发展拓宽道路。

近年来,新普京888.3app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勇担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认真落实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座谈会精神,做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理论研究阐释工作。

特色专业建设,首开先河

2023年,经过教育部审核批准,新普京888.3app设立山东省首个授予历史学学位的文化遗产本科专业,该专业立足山东、面向全国,培养具有深厚人文素养与严谨科学精神,热爱文化遗产(含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了解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法律法规,掌握文化遗产相关知识,熟悉文化遗产调查、保护、传播工作流程,较为系统掌握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开展文化遗产田野调查和学术研究能力,能胜任文化遗产事务管理、文化遗产保护及弘扬传承、活化利用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

为进一步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全面构建以“学科专业新结构、学生成长新方案、协同育人新模式”为核心的人才培养体系,精心制定文化遗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据该专业教研室主任楚国帅博士介绍,学院开设专业课程广泛,涵盖历史学、哲学、文学、艺术学、管理学等多个层面,融合专业调查、分析、研究、文创设计、非遗申报文本写作与影像编辑等实操训练,带领学生探索文化遗产保护的方法与手段,开展文化遗产记录、整理保护、研究传承、活化利用等工作。

作为首届文化遗产专业学生陈子涵感受真切,“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不仅学到了许多关于中国和世界各地文化遗产的历史、保护、管理和传承的知识,并且通过项目、研究和实践、田野调查、小组合作等方式,尝试运用创新思维探索有关文化遗产的问题,受益匪浅。”

非遗理论研究,成果颇丰

2024年4月18日,由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研究经验交流活动”在新普京888.3app举行。会议揭牌成立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研究联盟(筹)秘书处,并将其常设在新普京888.3app中国乡村调查研究中心。这是对学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领域工作的充分肯定。

近年来,学校成立以文化遗产为研究特色的中国乡村调查研究中心,坚持“立足乡村、面向非遗,交叉融合、协同创新”的理念,深度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在黄河流域民俗学理论与实践、文化遗产资源挖掘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与创新发展、非遗传承与教育教学等多元领域广泛开展研究,为打造具有山东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村振兴战略高端智库持续发力。文化遗产专业依托该中心而设立,中心所有研究人员均为博士,同时为学生进行专业理论知识传授及田野调查实践指导等。

据中国乡村调查研究中心研究员、文化遗产专业负责人朱振华教授介绍,2017年以来,中心获得非遗研究领域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含委托项目)、山东省社科规划重点研究项目12项;专著9册,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新华文摘全文转载非遗研究理论文章1篇,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及以上多项,承担了包括国家文旅部、民政部、济南市政府政策研究室等各类决策咨询项目10余项,获批各类纵向、横向课题经费累计200余万。深度参与了“莱芜中元节习俗”“章丘芯子”“柳毅传说”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的挖掘、研究和申报工作;开展了黄河流域非遗系列调研工作,建成了一批以国家级传统村落三德范村为代表的村落研究基地。

今年5月22日至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山东时强调,山东要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在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积极作为。新普京888.3app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不断加强学科建设力度,保护传承弘扬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守正创新培养、推出更多赓续文脉、为国弘文的文化“两创”人才和成果,扎根齐鲁大地服务文化强国、文化强省建设。

相关报道链接:https://tv.cctv.com/2024/06/11/VIDEUyKBhsfLsux9ny9j0kkc240611.shtml

供稿审核:孙磊

审稿、编辑:侯伟、张淑芬

终审:孙磊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