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普京·(8883-VIP认证)官方网站-Macau App Station

EN
EN

综合新闻

位置: 首页 > 奋进新普京 > 综合新闻 > 正文

让生命在线上线下绽放 网络教学助力高校课堂

作者:刘扬 许强 时间:2020-02-28 浏览: 来源: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

序:形势篇

乙亥末庚子初,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悄无声息降临在这东方的大地上。疫情来袭,无问南北东西,我们都卷入了这场战“疫”,那些义无反顾逆向而行的人们,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楷模。我们作为高校的师生在这场灾难面前,迎接的不仅是抗疫防疫的战斗,更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到了2020年,老师和学生都不用去学校了,在家里就能上课。”这是20年前,“梦想杯”作文大赛特等奖中的一句话,一语成谶。为有效控制新冠肺炎疫情,党中央、教育部及时提出要求,将“师生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延期开学,全国各地教育部门纷纷下达了“2月底前不开学”的通知,尤其是对高校学生提出严禁学生提前返校的要求。面对不能按时开学的新问题,无论是中小学还是大学,都开启了网上教学的模式。

谋篇布局:战略篇

学校党委及有关部门,在疫情发生后,第一时间关爱师生的生命安全,多次下通知,要求师生提高认识,加强防护。同时,很早就在考虑春季学期的教学问题,16级的毕业论文指导、17级的教育实习、专业实习、18级和19级的课堂教学等等,都在校领导心中谋篇布局了。为了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开展,在完成充分的准备之后,全校启动了网络教学,依托中国大学慕课、超星、智慧树等三家网络教学平台,利用线上教学、在线直播课堂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等多种方式来开展网络教学工作。无论是在线直播还是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都很便捷,给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无数的便利。

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前召开了微信视频会议,讨论了学院的主要工作,尤其是网络教学的启动和教学巡查,全院教师倡议结合专业针对疫情,上好新学期“第一课”,将生命教育、家国情怀、责任与担当、坚定“四个自信”等立德树人教育作为第一课,充分展现师生对人民对国家在危难之际的深厚感情和初心使命。同时对第一周的工作做了详细的安排,每天由俩人负责对学院任课教师进行课前联系询问教师准备的情况,开课后,询问开课课程情况,出现的问题,协调解决应对的办法,每天巡查后,提交巡查报告等等。

备课:教师篇

为了上好网络课程,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教师全部投入到网络授课前的准备工作之中,由于老师们都是第一次上网络课程,没有任何经验,为此,他们纷纷加入了三个平台的微信、QQ学习群,积极学习各大平台的操作技术,建设翻转课堂、慕课等,同时查阅各种教学电子文本材料,准备教学资源,给学生建立课程微信群和QQ群,提前给学生发送电子版教材和参考书,带着问题去阅读,叮嘱学生提前预习。所有开课教师都提前为所承担课程做了教学预案,提前熟悉QQ群课堂、直播课堂以及腾讯会议等网络教学平台可能出现的问题,避免网络平台“堵车”问题,确保网络教学顺畅。开课一周前,教师线上指导学生下载教学软件,试用平台上的功能,保证学习效果。

2月24日,周一上课的老师首先进入网络教学模式,面对电脑屏幕,老师们讲的有声有色,学生积极呼应教师的课堂。教师们虽然在家中授课,但是正襟危坐,认真授课,一丝不苟,丝毫不敢松懈。课后,积极反馈经验教训和感悟,为其他老师提供借鉴的经验。

上课:学生篇

学生们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到网上学习中,每天根据老师的安排进行学习。直播课上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参加问题抢答,头脑风暴,做课堂笔记,课后根据共享课进行更深一步的学习,按时完成老师所安排的作业。疫情阻止了学生们返校上课,但是阻止不了他们成长的步伐,只有不断的学习和成长,才能增强服务社会的实践能力。


 


 


 

结语:反思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学习”已不是稀罕事,但是举国皆开网络课堂确是头一回。尽管网络教学有众多的优势,如资源丰富、不受时间的限制回看课程、网络监督系统、考核与评价,越来越成熟的网课让学生们能够拥有更多的学习机会、开拓学术视野等等,然而我们通过学生、家长盼望开学上学的呼声,加上我们自己的教学感悟,当老师面对屏幕而不是活生生的生命在授课的时候,缺少了师生面对面时眼神的交流、课堂氛围的感知、生命与生命的对话等等,因此,网络课堂无法弥补面授课堂的诸多优势。由此,可见建设线上线下混合式的金课是多么符合时代的发展需求,高校师生责无旁贷的要担负起这个使命。

网络教学方兴未艾,这是一个挑战,更是一个契机。虽然“全民高科技教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倘若没有新冠肺炎疫情的倒逼,这样广泛的突破或许还要等许多年才会出现在大众面前。 遗憾的是拉开全国网络教学序幕的是一场灾难,痛彻心扉的经历着这场生与死的考验,或许这个开始是慌乱的、挣扎的、无奈的、紧张的,但它的确为传统教学打开了一扇色彩斑斓的窗。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家长,都不得不投身这场崭新的教学“战疫”之中。未来课堂的创新与发展,需要整个社会的包容与支持。

总有一天,令人沉痛的疫情会被坚韧勇敢的中国人民克服,返校日定会在春暖花开之时。

(撰稿:刘扬 许强 编辑:李莉 编审:辛源)

XML 地图